很多人贴上膏药后,不知道该什么时候揭去,以至于贴上两三天。事实上,在贴膏药8-12个小时后,最好将它撕下。因为在这段时间里,皮肤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完了,如果延时不撕下,将会加深皮肤的负担,阻碍毛孔的通透,阻塞汗液排除,乃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。
一般而言,药膏一天就要换一次,有的以至于半天就要换一次,这要根据使用说明上的药效持续时间来定。溃破的创面更应缩短换药间隔,以5—6小时为宜。两次应用之间还应适当清洗患处,清理掉黏附在皮肤表层的药垢,过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~2小时。由于皮肤需要呼吸,汗腺、皮脂腺必须排泄,长期敷贴膏药,造成部分温度高、湿度大,排泄废物不能排出,就会刺激局部皮肤,造成瘙痒等不适病症。
如果膏药一贴3天,或者两贴之间不清洗,不留半点间隔,膏药中的成分就可能经过汗孔侵入皮肤深处,诱发过敏,引起接触性皮炎,俗名“膏药风”。出现与所贴膏药形状一致、边界清楚的红斑,随着剧烈的瘙痒,厉害的还可能起水疱甚至大疱,十分痛苦。万一出现这种情况,务必立即揭去膏药,洗净局部,过后轻的部位(红斑),可以外敷具备清热解毒作用的药膏或牙膏,或是用鲜白菜帮捣烂外敷;重的位置(水疱、大疱)必须请医生帮助。
膏药在常温下为半固体,主要为贴敷用。膏药种类很多,一是常用的黑膏药,如狗皮膏药、追风膏药、拔毒膏药、韩氏金丝膏贴等。二是橡皮硬膏,如伤湿止痛膏、消炎镇痛膏等,具有携带方便,粘性大,不污染衣服等优点。
假如贴过膏药的皮肤上肿胀起泡,首先尽量不要将水泡弄破,用杀菌纱布敷在上面,让水泡自己消退。即使想弄破水泡,可以到医院去,也可以用家里的缝衣针,先在火上将针尖烧红,稍微凉一凉后,从水泡下端将其挑破,将水放出后,水泡的外皮不要动,用消毒纱布敷好,等候其自愈。假如不把膏药揭下来,就会加重皮肤的负担,阻碍毛孔的通透,堵塞汗液排出,乃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的症状,对身体健康不利。并且当膏药贴的时间过长的时候,更易产生皮肤瘙痒等症状,假如这个时候仍旧去抓挠的话,易于导致皮肤炎,对皮肤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。假如贴上膏药后,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、灼热、刺痛时,要赶紧揭掉,这表明您对膏药过敏。过敏性体质者,一般不宜贴膏药,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,贴上后不但不利于药物吸收,反倒会带来皮肤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