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传统与创新精神
——“传承与创新:帅立功设计创意书法分享会”在桂林成功举办
80后之窗讯:书法作为中国国粹之一,其历史源远流长,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书写传统,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。和题材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绘画相比,书法的创新难度更大,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。当下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将文字、书法、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整合,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和突破性的创新思路。在这方面,著名艺术家帅立功教授就做了大胆的尝试,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7月5日,帅立功教授携他的创意书法新作《古溪艺韵——帅立功书法篆刻作品集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)做客桂林市图书馆榕湖分部,与广大市民分享了他的设计创意书法心得。
帅立功,笔名宇榕,1942年出生于桂林艺术世家。帅立功的书法创作有很深的家学渊源,其父为广西著名艺术教育家帅础坚,儿时的耳濡目染给了他最初的书法启迪。60年代,他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,师从黄独峰、阳太阳、刘锡永、林令等名师,学艺大进。帅立功是一位一专多能的艺术家,于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工艺品设计、艺术教育等方面均有造诣,并夺得各领域诸多大奖。现为桂林旅游学院教授(国家二级教授)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广西文史馆馆员、桂林帅础坚艺术馆馆长。
讲座上,帅立功畅所欲言,从书法的定义出发,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,就设计创意书法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。关于“设计创意书法”,帅立功有自己的定义,那就是:运用设计理念,在深刻理解文字内涵、结构的基础上,在笔法、题材、字结构、肌理、章法等方面进行创新;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:线墨结合、水墨结合、色墨结合、方圆结合、纵横对比等。在具体的创作要领上,帅立功总结了设计书法的“六字诀”:形、义、音、变、新、美。形、义、音,是文字的形体、内涵、读音,它们是书法创新的基础,是可供发挥创意的“原材料”。“变”,代表变化、变通,是书法创新的方式方法。“新”和“美”则是创意书法的追求,创新代表了书法创作的正能量,而美则是艺术的最高追求、最高品位、最高境界。这些鲜明的特点和美学追求,在帅立功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如他的《海纳百川》《宁静致远》《书林藏宝》等,无不体现了强烈的形式感和设计感,甚至不乏幽默感。讲座末尾,帅立功用简练的语言对设计创意书法作出总结:“创意,是设计的智慧;创新,是设计的灵魂。”他的一席话,为书法创新指明了方向。
“传承与创新:帅立功设计创意书法分享会”出席嘉宾(余向丽摄)
细细品味帅立功的设计创意书法,其书法的字里行间,无不闪烁着浓郁的古典文人情怀。甲骨文、石鼓文,陶器、青铜器、古钱币,汉瓦、竹简,等等,无不被他应用在书法创作里,并沿用到工艺品设计中。古朴的字体纹样与现代的形式,在咫尺之间相互辉映,给人以超越时空的美感。对桂林历史人文的挚爱,也让他潜移默化中将桂林山水、城市发展融入书法创意中,创作出充满地域特色的作品。因而,与传统风格的书法相比,设计创意书法自由度更高,形式感更强,更追求装饰性、实用性、功能性、综合性,因而在广告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工艺品设计等多个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。帅立功坦言,他将水墨晕染应用在书法创作中,这其中的灵感便来自于一套象鼻山主题茶具的设计,一句“水流月不去,月去水还流”给了他莫大的灵感,他开始尝试将山和水、水和墨融为一体,并对形式加以创造,遂有了后来逐渐成熟的创意书法。后来,该茶具《象山水月》荣获“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”银奖的殊荣。正是对远古、传统、民间、乡土文化的不断寻根和探索,他的书法创作不断推陈出新;正是有了一颗传承经典的古朴之心、创新求变的求索之心,他的书法艺术才历久弥新,既有古典的气质,又有时代的精神。
“松经古溪根犹健”,是帅老在一幅画中的自题诗,他借“古溪”之松,来暗喻年逾古稀的自己,言语间充满年轻气盛的豪情。其新近出版的书法篆刻作品集,亦取名《古溪艺韵》,足见他年轻的心态和不服老的精神。然而,更能体现他此种精神的,还是书中那些充满形式美感、文化内涵的设计创意书法。他上下求索、熔铸古今的学习精神,值得书法家借鉴,也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在书法道路上有所作为的后辈学习!
此次分享会由桂林市图书馆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、桂林旅游学院共同主办,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来自书法界、美术界、教育界、商界的诸多知名人士出席了本次讲座,包括桂林图书馆馆长钟琼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裁姜革文、桂林市桂林旅游学院副院长陈贵超、桂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家城等。讲座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出版分社社长张明主持,在交流研讨环节中,著名书画家林汉涛、清华大学副教授帅松林、钦州书法家协会主席林恒、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可大、画家邓福觉等畅所欲言,从各个方面对帅立功的设计创意书法给予认可和高度赞扬。会后,帅立功还现场泼墨,展示创意书法创作过程,给观众带来了直观的视觉体验,加深了大家对设计创意书法的认识和理解。
贾宁宁/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