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过后,贵阳气温越来越低。中医认为,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重要时节,对于来年身体的健康与否,有较大影响。在冷飕飕的天气里,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,既暖身又进补,但我们贵州人喝哪些汤更好,怎样科学煲汤,这些汤炖好后该如何喝?让我们看看贵阳新东方营养大师怎么说。
冬天多喝这些汤
1.龙骨汤、筒子骨汤。由于贵州冬季日照少,人们尤其是儿童与中老年人,因缺少阳光等,容易发生“钙迁徙”而导致缺钙、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和股骨颈骨折等症。而龙骨汤、筒子骨汤中,含有特殊养分胶原蛋白,可疏通微循环并补充钙质,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。
2.老母鸡汤。老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,可加快咽喉及支气管粘膜血液循环,增加粘液的分泌,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,可缓解咳嗽、咽干、喉痛等症状,对于冬季感冒及支气管炎等防治效果尤佳。
3.鲫鱼、乌鱼汤。鲫鱼、乌鱼汤中,含有大量的特殊脂肪酸、具有抗炎作用。可防止冬季儿童因呼吸道发炎和防治哮喘的发作。而鱼汤中卵磷脂,对病体的康复更为有利。
冬季,在贵州由于麻辣火锅占了重头戏,因此,常煲蔬菜汤,可使体内血液呈正常的弱碱性状态,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后随尿排出体外。
牛羊肉汤,对于那些身体无病的贵州人来说,冬季尤为适宜。
喝汤有讲究
汤肉要同食
一般人认为,汤经过炖煮后,营养精华都在汤内,单纯喝汤就好。既补充了营养,又不会长胖。其实,不管是煮鸡汤、牛肉汤、鱼汤等,哪怕经过熬煮数小时,汤内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%~15%,而85%以上的蛋白质营养,仍是在肉内。
向开敏举例说,去年门诊中,我接待过一些冬季患营养不良症的人。家住贵阳枣山路的鲜女士,煲汤从来都是只喝汤不吃肉,她脸色黄黑,给人的感觉是严重的营养不良。
温度、速度有讲究
冬季喝汤,许多人喜欢喝得很烫。如此会对口腔、食道、胃黏膜造成损伤。一般来说,喝50度以下的汤,最为适宜。向开敏提醒道。
而饭前喝汤,既能减少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,促进消化腺分泌,又能起到开胃和减肥作用。如果把汤饭混在一起吃,囫囵吞枣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,久之,会导致胃病。